我去朋友家吃飯,看見她唸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在飯桌上大聲的說:”媽媽,你笨死了,你
炒的菜有夠難吃,我不要吃!”我很驚訝一個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說話,更驚訝的是朋友
竟然沒有生氣,反而說:”哪一道菜?你說的是哪一道菜?”
我看到孩子跋扈的樣子實在忍不住,便趁洗碗時告訴她孩子不能縱容,想不到她一肚子苦
水說她也不願意如此,而是照書上所寫的在教,因為有一本親子教養的書說:”當父母被子女
批評時,不能覺得面子掛不住,甚至覺得不被尊重而生氣,導致親子之間不愉快的情緒。要了
解這是孩子在表達心情,父母要耐心聆聽,寬心對待,不能露出憤怒的表情,不然會造成孩子
的畏懼與不安。”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,問我朋友她的普通常識到哪裡去了,怎麼會全盤接受
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。
孩子第一需要知道不可出口傷人,不可以用自己是”直話直說不懂得修飾”來做藉口,而
傷害到別人。朋友的女兒所說的那句話其實不是”孩子表達心情”,而是嚴重傷害到別人的自
尊心,這種話連跟同學都不能說,更何況是自己的媽媽。孩子應該對父母敬愛而不是友愛;有
敬,父母的教誨才聽得進去。在一個家庭中,父母是主,孩子是從,主從的觀念連低等動物都
有,而動物是有領域觀念的,在馬戲團中,馴獸師一定是先進入場地,動物再帶進來,因此動
物會聽馴獸師的話,因為先來後到,客對主要讓三分。假如孩子認為父母是平輩,就難怪父母
講的話孩子不聽了。
第二,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,父母一生氣,孩子就崩潰。佛洛依德所謂的童年創傷其實是
指如性侵害或虐待等嚴重傷害,一般父母的教誨是不會留下人格烙印的,反而是不教他、溺愛
他,以後出社會會吃大虧,因此父母賞罰要分明,改正要及時。很小的孩子做錯事,被罰他可
以接受,不能接受的是被冤枉,而挫折對孩子來說不見得不好,有時反而是品格的鍛鍊。人生
原本就充滿了挫折,孩子必須懂得如何把危機變轉機,將逆境扭轉過來。父母不可能跟著孩子
一輩子,永遠保護著他,如果能藉各種機會訓練出孩子不屈不撓、再接再勵的人格,對他人生
旅途上的幫助或許更大。
第三,不是所有正向的回饋都對孩子好,孩子固然需要鼓勵,但是不對的時候更需要告誡。
孩子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學會待人接物的方法,這種學習是個內隱的學習,這種記憶直接儲存在
神經連接的突觸上,即使將來得了失憶症,他的人格特質、生活習慣都沒有丟掉。孩子的安全
感不是來自父母無所不在的呵護,而是當他需要父母時,父母能適時給他指引。
看到現在的孩子沒有禮貌,在電梯裡見到長輩不打招呼,在公車上不讓座,跟父母講話沒
大沒小,真是令人感慨。家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教養與風度是打開社交大門的鑰匙.
而”盡信書不如無書”,坊間有不少”親子教養”的書籍,品質令人擔心,做父母的實在
不必戰戰兢兢,每天捧著書看當作”教戰手冊”。教育兒女不是要照食譜炒菜,因為每個孩子
都不一樣,不可一板一眼照書教,請相信你自己的普通常識,如果孩子快樂,別人也快樂,你
就做對了。
- 人氣:392